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充分发挥资助育人功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高校辅导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明确新时代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和使命感,写好教育“奋进之笔”,助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工作要求。
根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18〕16号)、《教育部关于取消一批证明事项的通知》(教政法函〔2019〕12号)等文件精神,今年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高校学生申请资助时需由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予以证明的环节,改为申请人书面承诺。这一变化给高校辅导员在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时的难度增加了,特别是在加强学生诚信教育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工作要求之下,辅导员如何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01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职责要求
“诚信”是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党的十八大首次将诚信作为个人行为层面的价值观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见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重大。在当前的大学生“诚信”意识正受到严重冲击和挑战、“诚信”品格日趋缺乏的情况下,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辅导员工作中一项必要而紧迫的课题。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是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要求。辅导员工作繁多琐碎,容易胡子眉毛一把抓。辅导员要提高思想认识,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中理清头绪,明确本职工作的职责与要求,认真将工作落到实处。
02加强资助政策宣传,阐明政策目的意义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普及到校、村、到户、到学生个人,可以说做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很多学生及监护人都知道这些资助政策,都知道国家会给他们发钱,让他们不愁上不起学,但他们却未必认识和理解资助政策的目的和意义,更不能从党和国家的高度去拥护政策。这就需要辅导员在做资助政策宣传的过程中,注重从促进教育公平、助力脱贫攻坚,共圆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上多做宣传,跟学生多谈谈国家学生资助政策设计的理念与初衷,提高学生及其监护人的认知高度,帮助学生将个人发展同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将实现自身价值与回报社会造福社会联系起来。
03教育引导做在前,及时扼杀失信苗头
在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时,辅导员需坚持公平、公正原则,认真细致核验学生身份,综合考虑家庭经济因素、特殊群体因素、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素、突发状况因素、学生消费因素以及其它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因素,深入调查、细致比对,通过家访、个别访谈、大数据分析、信函索证、量化评估等方式,尽量做到工作精准。充分发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表上“个人承诺”一栏的作用,要求学生承诺所填写资料的真实性,并愿意承担相应责任,提高学生所许诺言的仪式感、郑重感和责任感。在工作过程中,一旦发现学生存在撒谎、欺骗等不诚信的行为,应立即取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收回资助资金,同时通过谈心谈话教育、联合家庭教育等予以及时纠正,做到防微杜渐,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向学生明确提出诚实守信的要求,把学生诚信缺失的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04创新教育内容形式,切实增强教育效果
辅导员要把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摆在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位置,与社会公德教育、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强化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感恩励志教育。通过举办诚信讲座、座谈会、主题班会、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利用道德讲堂、宣传栏、校园广播、网络等宣传阵地,大力发掘和宣传诚信人物、诚信集体,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诚信宣誓、诚信承诺、诚信评比、诚信签名、诚信社会采访及调查等诚信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通过诚信记录,推行诚信评比,制定校园失信惩戒措施,把诚信作为大学生文明素养的基础性工作,不断加强,不断深化,形成人人讲诚信、时时讲诚信、处处讲诚信的良好校园氛围,使学生感受、体会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切实增强教育效果,强化资助育人功能。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党和政府建立了“奖、助、贷、补、勤、减、免、缓”等八位一体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经济上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问题和生活费问题,保证贫困孩子都能够上得起学。因此,辅导员在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时,需进一步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励志教育、诚信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培养青年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困难,积极主动地利用国家资助完成学业,增强受助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受助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