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资助将从经济资助转为资助育人
发布时间: 2022-09-03 浏览次数: 2036

9月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今年开学前全国学生资助工作的情况。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学生资助工作要从过去的经济资助转到资助育人的新模式上。

据了解,我国的学生资助政策已经实施多年,仅党的十八大以来的6年间,我国新出台的资助政策就有6项,完善资助政策13项。不过,随着资助政策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也显现出来,有些大学生过于热衷消费,甚至出现了“开学季”变成“烧钱季”的局面。

不少专家指出,这种倾向的出现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隐患,如果引导不力可能造成更恶性的后果。这几年,媒体就多次曝光了由“校园贷”引发的恶性事件,“我们对这些案例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这些事件中没有一例是学生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贷的款,更多的是超前消费观念在作怪。”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建斌说。

在这种情况下,“资助工作要从过去主要帮助解决学生学习费用的经济资助,发展为更加注重资助育人的新模式上。”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说,要通过多种方式,教育和引导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培育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爱国奉献”的品德,培养受助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使资助工作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首先要保证资助工作的精准。“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前提,是决定资助政策落实效果的基础性工作。”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田祖荫说。

为此,很多地方和学校纷纷“出招”。上海市建成了“上海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依托信息化手段实施精准资助,为资助管理人员提供资助数据的统计、分析、监控、审批功能,为资助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东北师范大学以数学建模的方式,立足于10万余条数据信息,经过20余轮的测试和修订,确立了新的“量化测评模型”。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大数据的手段不仅能够“精准”地找到资助对象,还能更加切合实际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找到精准的切入点。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介绍,学校利用大数据平台可以每天实时采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信息,并进行实时分析,对学生成绩下降、迟到早退、消费反常、上网成瘾等异常行为进行实时预警。

郑庆华说:“通过大数据平台对经济困难学生的隐形特征挖掘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学生普遍存在提高自信心、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明晰职业规划、开拓国际视野、增强创新精神等发展性需求。”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推进“西迁精神”新传人培育计划,并为建档立卡户学生专门设立“自强不息成长成才”项目,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赴陕西省12地市政府实习、海外交流访学和国际组织实习,开展“国运交大”青年领导力公益实践项目,提升受助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据了解,现在全国各地各学校正运用多种手段在资助育人方面下大工夫。江苏省在全省高校开展以“我身边的资助”为主题的微电影创作评选活动,与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合作开展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最后1公里”帮扶活动,免费开展就业能力培训,两年共培训约2400名学生。贵州省联合国家开发银行,坚持每年组织贷款学生参加网络答题,同时连续6年持续深入开展诚信教育主题活动。北京大学实施“绿色成长方案”,设立燕园领航、优才拓展等10余项非经济支持项目,帮助受助学生在思想道德、学习成绩、学术科研、社会实践等方面不断进步,传递公益情怀,培育感恩回报意识。

版权所有:山东航空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7012503号-2

学校地址:滨州市黄河五路391号 联系电话:0543-3190066 邮编:256603 电子邮箱:gyj1004@163.com 学院网址:http://www.bzu.edu.cn